褪色的福音:還我整全的福音信息
「褪色的福音」:還我整全的福音信息
衆所周知,《以弗所書》是關於教會論的重要書卷。「教會」的使命是什麽?「福音」的傳講是否忠於上帝的託付?這些都是教會必須抓緊的課題,古今都一樣。
Klyne Snodgrass 在他的著作中大膽而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天教會的問題:
…可惜,今天的教會既迷失方向,也失掉聲音。基督徒的生命往往與非基督徒
無異。福音經過了重重稀釋,變成了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的「雞肋」。而且,它經過
了不同文化特色的種種歪曲,使它跟原來出現於新約聖經的版本,已經有很大的差
別。今日某些西方教會(包括美國教會),恐怕已不是一所新約的教會。
我們迫切需要變革重整,而以弗所書便是改革的藍圖。… [1]
是的,我們有意無意把福音「淡化、矮化」,使之成爲個人得救的工具,是個人進入天堂的門券,失去了福音對人生命的挑戰和徹底的改造,沒有催逼罪人把生命主權交給上帝,從“自我中心”轉化為“神主中心”的人生,任由祂去支配你的人生走向。誠願我們學習保羅的心志:「也為我祈求,使我得著口才,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,(我為這福音的奧祕作了帶鎖鍊的使者,)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」(弗6:19-20)。
在現今的世代,純正的福音似乎愈來愈沒有市場,人們都不喜歡聽扎心的信息,不少人建議傳福音的人也應該順應這樣的潮流,甚至有很多福音聚會已經聽不見福音信息,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或名人的見證,還有旋律優美動聽的詩歌,可惜歌詞内容卻出奇的空洞和蒼白,來來去去都是些口號式的呐喊:“讚美主!我敬拜你!你是我的主”等等,欠缺的是那份生命歷練過後對上帝仍然委身的強大感染力,簡而言之,就是沒有經過生命的陶造。創作這些詩歌的人不乏音樂造詣,但缺乏了信仰中與神同行的歷練,所以詩歌活像「為賦新詞強說愁」般堆砌、造作,沒有浴火鳳凰那樣的生命力和感染力。
我非常擔心在類似的“假性佈道信息”中“糊裏糊塗”成爲基督徒的朋友,其實是還沒有得救的,但教會上上下下都誤以爲他們已然得救了,就放心了,不會再向他們傳福音,以致他們就這樣安然地在教會混日子直到死的一天,結果是因沒有按神的拯救方法,就是聽信基督的福音而認罪悔改,就自然沒有永生的指望了。最可悲的是這些朋友在教會參加聚會多年,可以說是“在教會的屋簷下和牧師信徒的眼皮下滅亡的”!想到這裏,我不由自主地出了一身冷汗,想起了馬太福音裏的衆多比喻,我們真的需要重新抓緊福音的内容,在傳講時要忠誠地把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」講得清楚:
世人憑自己的智慧,既不認識神,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;這就是神的智慧了。猶太人是要神蹟,希臘人是求智慧,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,在猶太人為絆腳石,在外邦人為愚拙;但在那蒙召的,無論是猶太人、希臘人,基督總為神的能力,神的智慧。 (林前1:21-24)
弟兄們,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,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。因為我曾定了主意,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,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。我在你們那裏,又軟弱,又懼怕又甚戰兢。我說的話、講的道,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,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,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,只在乎神的大能。 (林前2:1-5)
Klyne Snodgrass,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: Ephesians. Grand Rapids: Zondervan, 1996. [尹妙珍譯]:《國際釋經應用系列49:以弗所書》。(香港:漢語聖經協會,2003),頁12-13。